对于包括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内的行动不便人群,轮椅作为重要代步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智能轮椅,以及有效的轮椅控制方案和交互操作方式,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出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轮椅控制结构、轮椅控制模式、轮椅状
现有的智能轮椅控制器控制形式单一,大多通过操纵杆、按钮等传统设备对轮椅进行控制,缺乏智能性,且控制接口封闭,加大了外部控制信号接入轮椅的难度。鉴于此,研发多模式控制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宜人的轮椅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考虑到轮椅运行的安全状态,将开展主动介入式控制和轮椅状态监测的研究。鉴于需要智能轮椅做实时的健康监护,考虑到能耗问题, 我们使用电动轮椅自带的蓄电池为智能移动系统供电,有效地解决了长期监护能量消耗过大的问题。
2. 多模式轮椅控制器 现今的人机交互方式多种多样,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感知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设计一款开放接口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各种传感器和感知设备的智能性还不足,单一的采用外部的感知设备实现轮椅的智能控制还有一定难度,同时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多模式的轮椅控制方法,在现有电动轮椅的基础上,加入语音、手势和手机遥控等控制方式,增强轮椅的可交互性,提高轮椅的智能性。
2.1. 轮椅控制器结构 轮椅控制器结构包括微控制器、主动控制模块、外部信号控制模块、报警与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 轮椅控制器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主动控制模块包括操纵杆、开关按钮和调档按钮;外部信号控制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外部感知设备,外部感知设备可实时监测轮椅周围的环境情况,将此情况进行分析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轮椅进行智能控制,并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将异常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微控制器;轮椅状态监测包括轮椅速度检测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模块,结合轮椅速度和加速度信号可以判断轮椅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如速度过快、轮椅翻倒等;微控制器结合轮椅周围环境的异常和轮椅运行状态异常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轮椅当前是否可能处于危险情况,然后通过报警显示模块对轮椅使用者进行提醒,避免危险的发生[1]。
2.2. 轮椅控制模式 轮椅有两种控制模式:主动控制模式,使用者通过操纵面板手动控制,操纵面板上设有按钮和操纵杆;智能控制模式,通过外部环境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自动控制;启动轮椅时自动进入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模式下,实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若存在,则报警,提醒使用者进行主动操控;在使用者对操纵面板有输入信号时进入主动控制模式;主动控制模式下,在一段时间内操纵杆信号的幅度均小于预设的幅度阈值,则自动切换为智能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