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发布日期:2023年1月19日
呼伦贝尔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呼伦贝尔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呼伦贝尔湿地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研究区域,为研究该地区的景观格局演变,本文定义了一套基于MODIS影像的适用于描述景观变化的湿地分类系统,以呼伦贝尔湿地为研究区,利用2000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获取2期湿地景观覆盖类型数据,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景观类型、数量变化及格局特征,揭示呼伦贝尔湿地的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呼伦贝尔湿地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景观类型空间变化明显,草原景观、人工景观和沙地景观的面积减少,森林景观和湿地景观的面积增加,草原景观与其他景观转化明显,湿地景观和森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只有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加剧。

湿地是地表生态系统中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1],是自然界具有重要气候调节及生态环境涵养等功能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生存环境之一[2],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强,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功能严重削弱,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富营养化、水质改变等日益严重,因此及时了解湿地景观变化过程,可以为该湿地的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呼伦贝尔湿地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内蒙古草原生态功能的核心区和水源涵养区,具有湿地、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景观,通过GIS 和遥感技术及时掌握景观类型和数量变化及格局特征,可为进一步加强对呼伦贝尔湿地各类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呼伦贝尔湿地(115˚16'6.798''E~120˚43'3.987E, 47˚27'26.19''N~50˚37'16.802''N)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个国家(见图1),北临俄罗斯,西南紧靠蒙古国,大部分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即呼伦贝尔草原,主要地貌有山地、高原、平原、低地,是湿地、草原、森林等生态景观较为集中的重要区域。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年际变化也大。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河流主要包括额尔古纳河、乌尔逊河、海拉尔河、伊敏河、克鲁伦河和辉河等, 由河漫流形成的沼泽湿地和以河流为脉络发育成的河流湿地等湿地资源丰富, 有着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面积最大、物种最为丰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包含了额尔古纳湿地、二卡湿地、根河湿地、辉河湿地、莫日格勒河湿地等为代表的湿地景观。湿地内部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植被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呼伦贝尔湿地有很高的生态研究价值。

已有学者呼伦贝尔市近10 年湿地、各个保护区湿地和呼伦贝尔草原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探讨湿地景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演变规律[4] [5] [6],对研究范围更大、景观多样性更丰富的呼伦贝尔湿地进一步探究其景观格局特征,更有利于对整体景观生态系统的了解与保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