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0日
高校就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高校就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求,结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原就业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集就业辅导培训、招聘信息管理、就业数据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就业信息平台。平台采用B/S (Browser/Server)结构、分布式数据存储及主从数据读写分离设计,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推送就业信息和反馈学生就业资讯,有效提高了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据教育部统计,2018 年全国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达280 万之多[1],对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高校就业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任务多、事情繁杂、学生就业的各类信息上传下达传递层次多,导致就业事项工作进程慢,无法及时有效掌握在校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培训程度。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会出现招聘成本高、效率低,使得人才资源无法快速获取。因此,合适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对提高高校就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部分学者对高校就业管理系统也做了相关研究, 比如:朱佳雯[2]利用JAVA 设计了一款基于C/S (Client/Server)模式的就业管理系统,具有为高职院校就业部门提供学生信息管理、就业信息管理、招聘信息发布等功能;韩晶晶[3]等针对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金丽[4]通过对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招聘等模块的设计;李朋飞[5]等设计了一款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系统将用户分为学生、管理员和企业三个级别, 依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功能,实现了对高校毕业生信息的便捷管理;王宁邦[6]等利用PHP、HTML5等技术实现了大学生就业质量测评管理系统,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测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侯泽民[7]等将K-Means 聚类算法应用于就业管理系统,使高校就业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针对就业管理系统在不同环境及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有所研究,系统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但不同高校的就业管理系统又各有特色。本文针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原就业信息平台中所存在的系统功能欠缺、用户角色不足、数据安全等问题,设计了全新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程化指导,企业通过平台可实时掌握学生就业培训情况,高效锁定所需人才,学生通过平台可以更灵活便捷地了解企业招聘信息,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