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发布日期:2023年6月20日
煤炭地质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煤炭地质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在日常的生产运营过程中,煤炭地质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钻探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地质、化探地质、遥感测试等多类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以纸质方式存放于档案馆,部分保存于电子介质中,用于日常阅览,结构性较差,地质数据检索及三维可视化分析效率较低。为加强数据资源的管理、共享应用和深度开发,需建设煤炭地质大数据平台,创新数据管理和应用方式,通过数据采集、汇聚、建模、共享与可视化应用,发挥数据要素化作用,赋能煤炭地质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资源勘探开发和项目建设,煤炭地质企业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业务知识和地质项目资料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以纸质文件形式零散存在,有的存在于本单位档案室,有的存在于项目人员个人电脑,有的存在于工程现场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些数据蕴藏着非常宝贵的地质规律信息,通过结构化处理、运算建模和分析挖掘,可以被用于辅助资源勘探、矿业开发和生态修复,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当前我国煤炭地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单位建设了数据平台,主要偏向于技术资料的汇集与数据共享,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支持资料借阅和查询,但很多关键信息未从地质资料中提取,数据三维建模及可视化不足。本文通过构建煤炭地质大数据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和管理,以矿区为单位进行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应用,将进一步挖掘各类煤炭地质数据的价值,提升数据资产化进程,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2. 大数据管理思路 煤炭地质大数据涉及钻探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测绘、野外作业等多种类型,数据分散存储于不同的介质中,为推进煤炭地质数据的统一入湖、交换共享、流通交易及分析应用,需要从源头上加强数据管理,深入开展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资产质量,构建科学规范的大数据体系。结合煤炭地质企业的特点,可从数据预处理、基础数据整理、业务数据采集、数据建模分析等方面着手研究,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逐步实现数据资产化。

2.1. 数据预处理 收集已有地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采矿等资料,包含栅格、矢量、文本等多种数据形式,涵盖原始数据(野外地质填图路线、产状等)、过程数据(密度三维数据体、磁化率三维数据体等)、成果数据(地形图、地质图、钻孔、勘探线剖面图等)等一系列数据。以项目为重点,开展对现有地质资料的扫描、编排、归类,必须统一所有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尺,建立原始资料库。

2.2. 基础数据整理 基础数据是基于地图的资料数据检索、数据分析建模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矿区信息、项目信息、钻孔信息、剖面信息、地形信息等数据。其中项目信息把项目名称、矿区、项目负责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属性,钻孔信息包括钻孔编号、坐标系、开孔坐标、开孔方位、开孔倾角、开孔日期、中控日期、施工单位等。基础数据需要从原始资料中进行选取,确保基础数据与资料数据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为钻孔建模、层状建模、构造建模、岩性建模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