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与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发布日期:2023年9月4日
智慧城市建设与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智慧城市建设与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智慧产业群集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为实体经济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10~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地级市内250家高耗能企业样本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有利于地级市内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提高,且在政策实施前三年促进作用较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6.7%。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高耗能企业受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影响更大,其政策效应的估计系数高于非国有高耗能企业;所在省份环境规制越强,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的政策效应估计系数就越大,政策的影响幅度越高。

众所周知,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筋骨血肉,亦是国家发展的脊梁,同样也是碳排放的制造主体。如何按期实现碳达峰,同时又确保完成既定经济增长目标,成为每一个城市有待破解的现实考题,而碳排量占比超一半的高耗能企业的碳排放相关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Pardo 和Moya 通过建立欧洲钢铁产业能源和二氧化碳仿真模型,得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可以使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绩效有所改善[1];郭朝先采用LMDI 分解法,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研究提出高耗产业低碳化对碳减排能够产生较大影响,预计贡献度为10%~20% [2]。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越来较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层次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典型研究有Wang 等发现面向无碳技术的创新可以显著降低CO2 排放水平[3]。

Geels 等指出快速、深层次的低碳转型需要更具突破性的低碳技术创新, 以实现对现有的社会技术体系重构[4]。显然,新兴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规模城市的聚集效应,还能促使经济低碳转型, 有效防治城市病, 达到减碳降碳的目的[5], 而这完全契合了我国自2012 年起探索和试点智慧城市的初衷。高耗能企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体,那么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是否会引导高耗能企业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如果是,其与高耗能企业碳减排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二者在推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按期实现的主阵地是如何协同作战的呢?对这些问题的回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