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通过查阅资料,原发性失眠相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诊疗原发性失眠主要以经络理论及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失眠的基本病机,采用最优的针灸治疗手段。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常规针刺、针刺结合其他方式治疗、特殊针刺等方法。同时也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中存在不足之处,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眠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乏力、气短、心慌、多梦、头晕头痛、记忆力差等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根据病因失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 PI)目前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 主要是采取排除性诊断, 是指排除身体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消化系统疾病)和药物因素的影响,可反复发作1 个月或更久[1]。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世界平均失眠患病率约27%,我国则高达31.2% [2]。近年来,失眠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普遍上升趋势[3]。而失眠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轻者出现精神欠佳、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抑郁、焦虑、内分泌失调、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的增加, 更甚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的想法。
目前西医采用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片、雷美尔通片等药物干预治疗, 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患者易出现依赖性、成瘾性、戒断反应等不良反应[4],目前已成为医疗和社会的新问题[5]。目前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近年来临床研究同时也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2. 病因病机 失眠在中医古籍文中又称“不寐”、“不得卧”、“不得暝”等范畴。《灵枢·大惑论》中“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诶”。说明阴虚不能纳阳,故不寐。
《灵枢·口问》中“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
表明阴平阳秘,提供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表明睡眠根本机制在于阴阳调和。
故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不交,其病位在心,主要由饮食、精神因素、七情所伤、或禀赋不足,年迈体弱所致,影响脏腑功能,造成心神不得安,神不安而不得眠。
有研究显示:原发性失眠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脑功能、脑结构密切相关[6] [7],由于脑结构的特殊性无法让研究者直接进行观察、探索。至目前为止,原发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8]。目前有一些理论和假说可以解释原发性失眠的发病机制,有些研究者认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3]”“神经递质学说[9]”“细胞因子学说[10]”等假说。也有学者认为[11]原发性失眠与昼夜节律调整有关,而昼夜节律的调整主要与人体大脑中褪黑素的正常分泌有关。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其分泌过程由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通过多种生理通路调控,具有昼夜节律性变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12],原发性失眠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过度觉醒,主要与脑内区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等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