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资格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日期:2019年3月21日
保障性住房资格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保障性住房资格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为有力地促进政府部门的住房保障资格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实时、高效的动态管理,本文设

为有效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完成了1000 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完成2000 万套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随着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陆续竣工,如何做好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关键。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也是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核心,加强资格管理,实现公平分配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虽然我国各省、市、地区均已建立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该管理信息系统,各省、市、地区基本实现了对保障性住房计算机化及互联网化的管理,但依然存在信息难以实现动态更新与快速共享、公示与投诉信息处理不透明等问题,对于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过程中的业务流转、明细分工、信息更新和智能决策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 在SpringBoot 容器框架上, 提出了基于Activiti工作流引擎的资格管理方案,并在Activiti 工作流引擎的基础上通过Restful API 实现可靠的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通过Apache Shiro 实现严格的权限控制管理。

2. 需求分析 保障性住房分为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房,申请时包括购买和租赁方式。面向的对象包括:拆迁户(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中低收入家庭、首次置业的无房户、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不同类别的申请人申请保障性住房资格时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和申请材料是不同的,系统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

保障性住房资格管理包括资格申请管理、资格审核管理、资格复核管理、资格变更管理、资格取消管理,实现资格申请的业务流转,分别申请人提交申请后,经过街道办的初审、区房改办复审、市房改办终审后进行公示,通过公示后核发通知书,一个流程结束。每年都需要对受保对象的资格实施复核, 根据情况进行资格变更和资格取消。系统需要提供流程中所需的申请表、审批表、通知书。其中申请表包括申请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基本信息,拆迁户需要提供拆迁的基本情况数据,中、低收入家庭需要提供资产情况,大学生需要提供毕业证书和劳动合同。审批表内容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时各部门的意见和结果。通知书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申请表编号、保障性住房所在位置、建筑面积。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