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漆器漆膜检测数据及其可视化研究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1日
古漆器漆膜检测数据及其可视化研究 古漆器漆膜检测数据及其可视化研究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漆器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种定量分析古代漆器漆膜化学成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制作标准样品,分别采用FTIR-ATR和NIR、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古代漆膜化学成分比例进行快速,无损的定量分析。为解读古代中国的油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漆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针对文物漆膜元素含量分析过程单一且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yecharts的文物漆膜元素含量数据可视化方法。采用饼图、水球图、折线图、散点图对文物漆膜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所收集到的文物漆膜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直观、高效地展示,提高了文物研究人员对文物相关数据分析的效率。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是文物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漆器即已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尤其是楚国漆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汉代漆器已被作为日用器具普遍使用。胎质以木胎为主,有少量竹、皮革、匏(葫芦)、夹纻、复合胎,甚至铜胎, 器表一般髹黑漆,部分于黑漆地上用红漆或加红、黄、银白等彩绘几何、动植物、人物故事图案。由于相关历史文献的匮乏和考古出土古代漆器的老化降解,当前的科技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漆膜材料成分, 而对于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少。为了了解古代漆器在制作时所添加的干性油与生漆比例,建立一种定量分析古代漆器漆膜化学成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采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在文献基础上,对漆器漆膜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漆器漆膜化学成分的直观展示。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第三部为古漆器漆膜数据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战国漆器漆膜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第四部为漆膜数据的可视化渲染技术;第五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进行实验,结合可视化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展示,显示了较为直观的可视化效果。实验表明,古漆器漆膜数据的可视化研究对漆膜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对不同类别及不同时期的漆膜样本数据的化学元素成分特点进行全面直观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2. 相关研究 漆膜成分分析一般从其化学成分的检测着手,毛亚蓉等[1]从材料的化学结构入手,建立了漆膜固化程度与红外光谱的相关性,科学而有效地筛选漆膜的固化条件,改变了通常只能根据漆膜固化后的性能来确定漆膜固化条件的难题。容波等[2]提出一种用于古代出土漆膜的分析测试方法,针对漆膜的不同涂层,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首先使用显微镜观察漆膜的整体结构(如分层,每一层的色泽,厚度,包含物情况),然后针对残留胎体和纤维层采用显微镜进行植物种属鉴别;漆灰层采用XRD 分析,能够检测出主要成分及其化学结构;生漆层使用红外光谱分析,进行漆膜的鉴定;颜料层使用XRF 与XRD 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颜料的组成结构。此外,对于各层中添加物的分析,测试手段比较灵活,对于石英等晶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