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发布日期:2023年5月31日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本内容试读结束

下载后可阅读完整内容,立即下载

目的: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由传统型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转型,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检验,一方面可以作为政府监管评价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参考工具,二可以规范、激励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不断提高现有的服务能力。方法:基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重新构建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1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构建了包括机构环境、资源配备、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4个一级指标以及32个二级指标,上海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情况较好,综合评价得分3.42分,其中服务质量模块得分最高(3.56),机构环境模块得分最低(3.13)。讨论:需要深入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打造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重视医养结合协调发展,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机构监管,以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老年人2.64 亿人, 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8.7%,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是目前我国老年群体的现状及特征,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群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医疗服务需求激增, 传统型养老机构(仅提供养老服务)已满足不了老人的健康养老需求, 因此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1],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模式的探索[2]。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聚集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及评价。在服务模式的研究中, 甘有忠(2021)认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养老机构中增加医疗服务,二是在医疗机构中增加养老服务,三是医疗机构深入社区提供专业化养老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