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人机平台为载体,搭载无线电探测设备,对干扰信号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测向定位算法对干扰源进
随着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驻城测控站的周边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地方频率管理不严格,无线设备使用种类繁多,大量未经审批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用在城建、物业、广播电视等领域,对测控设备的使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某次航天发射准备过程中,驻内蒙古某测量站雷达设备受不明干扰信号的影响,导致多普勒测量值浮动,残差出现较多毛刺,单边功率谱谱线幅度整体抬高,测速方差跳大数,出现超差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目前采用查找干扰源的方法是用雷达天线在空域进行360˚扫描,找出信号最强的方位,然后联系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派人用专用设备进行侦测[1],采用这种方式面临种种弊端:一是的协调难度大, 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协调解决;二是排查时间长, 一般需要三四天, 对于间歇工作的干扰源, 排查时间更长;三是由于地面多径效应的影响,造成定位不准确;四是受地面建筑物、地形的限制,定位基准点不易确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电定位技术主要是根据无线电信号的参数, 利用相匹配的定位算法去计算、推测出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定位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不同的定位原理,己经开发出了地面雷达, 红外检测,光学检测,无人机,预警,侦察等。对于定位系统大体的分类,可以分为无源定位和有源定位两类。使用有源定位方法时,由于在定位过程中,其发射的电磁波更容易使自己暴露,因此,无源定位技术就成为各国研究的焦点,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发和改进无线电定位技术和相应的设备。
在无线电信号测向处理中,通常采用多站测向交会定位[2],这种方法是研究最早、最深入,应用也最广泛的定位方法。
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休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对于无源定位技术进行了许多且有用的实验,它们之中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沉默的哨兵”系统最具有代表性。
目前,国外的无源定位技术主要是采用了测向(AOA)交会定位、到达时间(TOA)定位、到达时差(TDOA)定位、多普勒频差(FDOA)定位以及联合定位等。除此之外,还产生了单站快速定位技术,如利用“平面外”多路径反射信号、无源测距、相位变化率等技术,目前主要是采用时差定位技术和测向定位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