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许可证是开源软件的灵魂,但是鲜有开源参与者和使用者能够充分阅读开源许可证的原文全文,理解开源许可证的要求约束,使得开源活动中引入了各种潜藏的风险。通过介绍开源许可证的相关定义,分析开源许可证的基本性质,对比分析MIT、BSD、Apache和GPL等几种主要的英文开源许可证和以中文为书写语言的木兰许可证的许可条款、演变历史,详细阐述了这几种开源许可证的发展轨迹、关键条款、授权范围和许可条件,对比分析了开源许可证之间以及开源许可证与商业许可证的差异,明确了各开源许可证的主要特点和在开源活动中的基本遵循,以帮助开源软件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充分理解开源精神,提高开源活动中的行为符合性,促进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发展。
开源软件经过30 年左右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软件产业格局、构建了开源软件生态、形成了开源开发模式,并催生了众包经济形态[1]。开源软件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IDC和Garnter 的调研报告都显示,有99%的企业在软件开发中使用开源软件[2]。RedHat 调查报告显示95%的IT 领导者认为开源软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极为重要[3]。
对我国国防科技和军事科研中开源应用情况调研显示, 开源软件在该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普遍[4]。
开源软件在各领域的应用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开源许可证是开源软件应用中的基本遵循,但是由于用户习惯、书写语言或者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众多的开发参与者对开源许可证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造成开源应用中的风险[5],由于违反开源许可造成的诉讼损失有的高达几亿美元。近年,我国也产生了开源软件的多个判例[6]。如何合理使用开源软件,降低开源应用中的风险,是开源软件应用中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7]。如何合理、科学地使用开源软件来进行二次创新,是当今软件研发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更是国防科技领域软件研发和开源治理的重要内容。
2. 开源许可证的基本特征 2.1. 基本定义 定义1:著作权(Copyright):亦称为版权。作者、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前者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世界版权公约》是著作权国际保护的重要规则,中国于1992年加入) [8]。
定义2:软件著作权(Software Copyright):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包括发表权、开发者身份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8]。
定义3:著佐权(Copyleft):与Copyright 相对,是自由软件运动提出的概念,是利用现有著作权体制来保护软件的所有用户和二次开发者的一种授权方式,要求使用者修改后的衍生作品必须要以同等的授